1、面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左手按弦处下方面板产生磨损如何解决?
在演奏上、下滑音或小三度按音时,左手的指甲,特别是左手佩戴的义甲,顶尖处极易触及面板。初练者可以在左手按弦下方的面板上垫上一块软塑片。如果已经出现了斑斑点点的磨损状,也不要用砂纸打磨掉,否则该处面板会减薄,音色也会随之变化。
第一等级:木纹径切,取材集中于半径与树心之间,略有树心部分。纹理顺直且间距差异不大。近中部树心面积(弦切状态)占较小比例。质地松,表面横纹明显,无斜纹和乱纹(俗称“倒切丝绺”)。
第二等级:木纹径切,近树心部分。纹理基本顺直,但间距宽窄交错,中部树心面积占一定比例。质地松,但横纹不明显,有少量活性条状节疤。
第三等级:木纹径切,带有树心部分,且纹理不顺直,间距宽窄差异明显,树心面积占较大比例。材质刚性有余而松透不足。有少量活节疤。
除了面板材料的自然分类,所有等级的面板都经过了严格的加工工艺处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等级较低的面板,经处理后可以升至自然分类的上一等级,但一些自然条件良好的面板如果处理不当,也未必能够发出良好的声音。所以,不应该完全靠辨析古筝面板来判定一台古筝音色的优劣,更为重要的手段是进行现场的试音。
2、面板的表面处理是否越光越好?
否。乐器不是一般的工艺品,有些部件的处理有着特殊的功用,比如面板的处理就恰恰需要一定的粗糙度,而非越光越好。在大力度演奏时,紧贴面板的筝码脚会随着琴弦的振幅方向移动,如果没有面板表面有一定粗糙度的木纹阻碍,极易产生筝码“移”、“跳”等严重影响演奏和音色的现象。在古筝面板后期处理中,含有用钢丝板刷对其表面进行“刷磨”的工序,即将面板表面松、硬不同的纹理、“筋络”,“刷”成粗疏的长条凹凸状。如图1.1——2所示。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古筝面板,表面均不进行“刷筋”处理,而且还涂油漆以防吸湿。随着古筝技法和作品力度等需求的不断发展,80年代后开始挖掘、运用唐代的面板处理工艺(与现在日本筝的处理方法相同,但其粗糙程度还未达到日本筝的“凸凹”状态),为了防吸湿,在其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虫胶片液,使其兼顾两方面的功效。过厚的涂层会影响古筝的音色,也易使琴码移位。
3、面板上有节疤就一定不是好琴吗?怎样算活节疤,怎样算死节疤?
1999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古筝制作比赛中,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敦煌牌”古筝囊括了前三名,其中第一名的古筝面板上竞有10余只节疤,同道为此困惑不解。其实越是上好的泡桐音板、越是松透的材质,越容易产生“节疤”,但这种条状的外形酷似“节疤”的物质,实际是一种囊状的俗称“石灰性”的变异组织,和常规的节疤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疤痕不影响音板的传导和振动性能。另外,面板上分布的天然活节疤,虽然其“节”的轮廓明显,但和周围组织却紧密相连,中心与周边质地差异不是很大,这种“活节疤”直径只要不超过20H10 mm,就完全符合行业标准,其合理的使用,也不影响古筝的音色。反之,如果是一些“死节疤”,其边际与周围组织脱离,或部分脱离,那么一般情况下只能考虑用作底板,如果这块面板质地非常优良,且修补技术无痕迹可见,那么用于面板也无可厚非。天然的木材,有各种的疤痕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区别“节疤”的性质,再取决于后期修补或修色技法,可否使其淡化。
4、面板的纹理是宽好还是窄好?
面板的纹理宽窄和泡桐树的品种及树龄有关。一般情况下树龄越长,年轮间距也越大,年轮均衡或不规则往往受种植地土壤环境和气候环境地影响。一般来讲,年轮较宽,材料质地就越松,反之,年轮越窄,质地就越紧。古筝面板的质地要求是松中带刚,故纹理(年轮)间距一般在1.5——3cm之间较好。
5、面板为什么要烘烤成深褐色?而不是黑色?
20世纪80年代以前,面板一般不进行烘烤。当时产量不多,面板库存相对较多,且长期处于通风状态,一般“晾”存时间在3年左右,故面板在风化中,自然松透,传声速度快,反应灵敏。近年来古筝的产量数以万计地激增,致使生产条件“捉襟见肘”,迫切要求技术、工艺的变革与之相适应。为此,古筝采用了面板浸泡工艺:将面板浸入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木质中的树胶浸出,再人工干燥,使面板的松透同样达到自然风干的功效。当古筝共鸣体成形后,再用特制的大型煤球炉,以文火对面板进行烘烤。操作工特别辛苦,因面板表面质地松紧不一,质地硬处要多烘,全靠手眼的配合。约在30分钟内将面板烘透、烘匀,并呈深褐色。此颜色标准是相对的,不是将面板表面烤至炭化,而是由表及里的深层炭化,这种深层的炭化,不仅使音板进一步松透,更使音板增强刚度(弹性);不仅使外观有古朴之风,更使文火的热量渗入到面板的反面,从而让共鸣体的应力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有的厂家用喷火器烧焦表面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外焦内生”的表面文章,是难以奏出动人心弦之音的。
6、红木古筝的面板为什么不用红木?
红木古筝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古筝往往因其前后侧面和两端上表面装饰板的贴面用料不同,而分成为各个等级,如紫檀古筝、红木古筝及白木古筝等。古筝面板用泡桐而不用红木,是因为泡桐的材料特点,最符合古筝的发声及音质要求。泡桐密度小,为0.26g/cm3,而红木的密度一般为0.85g/cm3,琴弦的激发能量难以把坚硬的红木振动起来。
7、面板被异物碰伤凹陷怎么办?
泡桐面板材质非常松,不小心被异物碰及而产生小的凹陷,千万不要用化学胶水拌木粉贴平凹坑。这种做法对古筝音色会有影响,应该用清水滴入凹坑中,让其慢慢吸湿,使瘪陷的泡桐反弹上来,如恢复不到原来的位置,可用动物性胶水拌泡桐粉抹平,磨光后用虫胶片液修色。动物性胶水干后,固化胶水里有自然的空隙,不会影响声音的传导。如果不太看重外表的小缺陷,一般无需修补,对音色无碍。
8、面板有小的开裂怎么办?
面板开裂一般有三种原因。一是气候干燥,环境湿度小于50%时(往往是人为的),面板收缩,应力弱点处会有开裂。二是原面板本身有内损(往往是天然的),表面上看不出来,一旦环境温湿度变化较大时,就会显出原形。三是加工工艺不到位,上面板时,预应力太大。出现上述问题,一般用502快干胶水向缝隙中慢慢渗入即可。
9、面板的等级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古筝的面板是决定古筝音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就古筝的发声原理而言,面板的传导效果与筝体的振动状态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从而也决定了古筝声学品质的优劣。业内古筝面板的等级标准,从纹理和质地上分类,一般为三个等级。
10、面板上的污迹如何清除?
古筝在演奏时,面板朝上,空间中所飘落的灰尘极易吸附在面板上,特别是筝码之间的灰尘难以清除。请不要用湿布擦面板,大面积的面板吸湿会使筝的声音发闷。使用一软擦棒,就能方便地清除灰尘。如图1.1——3所示。
同时,也不要用腊类物品抛光面板表面,否则极易产生“移”码、“跳”码现象。
古筝100问(二)古筝琴码问答
11、为什么用酸枝木等密度较高的材料做古筝琴码?
这是由古筝的音色特点所决定的。古筝自古以来在音色的审美情趣上就追求“铮铮然”的爽利之风,而密度较高的材料使筝的这一硬朗特点得以显现。在一些普及筝中,其它材料可配以等级相当的材料,但筝码必须使用酸枝木材料,以本色体现,不施涂饰。
12、筝码上端为什么要镶嵌牛骨材料?
筝码作为古筝发声原理中的传导件,对音色的影响非常大。而筝码搁弦点的材料,对筝的音色及其敏感。通过对牛角、牛骨、象牙、竹材、乌木、黄杨木等多种搁弦点材料的对比试验,牛骨在符合古筝的声学品质要求中最为理想。牛骨的骨质导孔,在化学处理中,其油脂等其它成份已经去除,使骨质传声速度加快,且富有弹性,硬度适中,体现了古筝追求明亮主体色彩的要求。
13、筝码上的搁弦槽规格是如何确定的?
俗话说:“好马要配好鞍”,好的琴弦如何“坐落”在合适的搁弦槽内,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配合不理想会严重影响古筝的音质和音色。古筝琴弦共有20个外径规格(1、2弦外径相同)。严格来讲,20个不同直径的规格,应该有20个不同的搁弦槽规格来相配。
14、弹弦时码脚产生纵向移动有几种原因?
(1)、琴弦没有校到标准音高。
(2)、筝码没有放置在规定的范围内。
(3)、面板过于光滑。
(4)、筝码底部与面板不吻合、码脚变形。
(5)、筝码中心不在琴弦的同一平面直线上。
(6)、弹奏力度超过设计标准。
(7)、琴弦在空码时不碰及面板。
15、琴码的高度为什么要七种规格?
在古筝演奏中,相邻的和八度之间的弦的拱度是否均衡过渡,对演奏手感和乐曲处理有很大关系。如果相邻的筝码高度差过大,会直接影响演奏技法的发挥。
16、琴码发生开裂怎么办?
琴码的纹理走向纹理和筝码高度为同一方向。筝码开裂一般情况下是由材料干燥和材料内损引发,这种开裂大多程度较轻,用502快干胶粘合即可,但严重的要换琴码。
17、筝码底部与面板接触部分为什么很粗糙?
古筝琴码的底部(与面板接触部分)呈一定的粗糙度,为的是在琴弦大幅度的振动状态中增加阻力,保持筝码原位不变,增强其稳定性。在整个筝码油漆、抛光过程中,此处部位是不能被涉及到的。
18、琴码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
根据古筝设计的要求,古筝第一码的中心至前岳山为160mm,第21码的中心距前岳山为850mm,中间筝码基本按等距的要求排列。但为了转调方便,在常用的D调排列时,3号码到4号码、8号码到9号码、13号码到14号码、18号码到19号码的间距,应为其它码位的2倍左右。另外,低音部分的琴码间距,相对高音琴码的间距要大些。
19、琴码的造型对古筝声音有影响吗?
在古筝的历史沿革中,筝码的造型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有“刀币式”、“山口式”、“斜坡式”等多种。不同的造型使筝码在传导过程中的作用,也产生较大的差异。特别是码脚底部和面板吻合部分的面积大小,对古筝音质有很大关系。
20、移码调音时应注意什么?
具有古筝特色的转调,往往是通过码位的移动来取得。另外,微调音高也常用移码来解决。在移动琴码时,正确的方法是一手轻轻将弦提起,一手将码往左或右移到适当位置后,再将提起的弦放至筝码的弦槽内。这有几大好处,一是琴弦表面尼龙缠弦不会被磨损,延长使用寿命,二是筝码在面板上的移位自如、定位准确,面板不会被码脚移出印痕。
21、琴弦搁置在琴码上,在没人弹奏情况下,为什么也会发出异响?
这一问题往往发生在气候冷暖交替的季节,或各季中比较干燥的环境中。这是因为在热胀冷缩的应力平衡过程中,古筝的各结构部件都在“运动”,这种“运动”幅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其能量激发了传导系统的筝码或激发系统的琴弦,那些声音就会突然出现。这在夜深人静时,声音格外清晰。不要怀疑是“天外之音”,这是有“生命”的古筝在歌唱。
22、筝码从低到高,从哪个方向排起?有无正反方向?
靠近演奏者一侧的是最高音筝码,筝码号最小,也最低。一般高音码排完后,再排中音码和低音码。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左手提弦,右手将琴码放置到筝码示意条上对应号码的位置,然后将弦放置在筝码顶部的弦槽内。
筝码无正反方向,任何一面都可朝左或朝右,但如果碰到码脚不稳或琴弦振动有异响,不妨将筝码换个面,看看是否能改善。
古筝100问(三)古筝琴弦问答
22、古筝琴弦有几种型号?各有什么不同特点?
古筝目前常用的琴弦有三种:钢丝尼龙A型弦、钢丝尼龙B型弦和钢丝弦。前二种是常规21弦古筝的配套用弦,后一种是潮州筝的配套用弦。钢丝尼龙A型弦和B型弦结构和工艺类似,但规格略有区别。A型弦手感较松,余音较长,B型弦手感较紧,更适合大力度的作品使用。钢丝弦外层无尼龙丝缠绕,音色透明有金属味。
23、古筝的钢丝材料有什么特殊要求?
古筝常规的音位排列是五声音阶,许多半音和滑音,以及大二度的按弦和大幅度的颤音,都需左手深度按弦。这就需要钢丝材料的拉伸性能和柔韧性等指标,都能满足演奏的需要。高音区1弦为0.23芯弦 ,抗拉强度为3010——3060N/mm2;中音区12弦为0.38芯弦,抗拉强度为2800——2850N/mm2;低音区21弦为0.60芯弦,抗拉强度为2650——2700N/mm2。
如果达不到上述指标,那么对音准稳定性和音质等性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24、琴弦是否到了断损以后才换新弦?
初学古筝者,往往到了琴弦断了以后,才换新弦,而有的初学者因弹奏力度较小,即使高音部位的琴弦也能用上几年的时间。其实,古筝弦和其它弦一样,均有一个最佳音质期,过了这一时期,由于金属的疲劳程度日益加剧,音质会逐渐逊色。另外,由于演奏者的手汗等渗入至尼龙丝内层,弦中的丝弦层会发生变质,也会影响到古筝的音色。故一般高中音部位琴弦在累积使用100小时之后,可根据琴弦的实际情况换上新弦。
25、新琴弦在调音时为什么容易走音?
新装的琴弦有一个张力趋向稳定的“过渡期”,也就是琴弦的“延伸期”。当琴弦的张力得到充分的伸张时,再调准音高,其音准就相对比较稳定。新出产的古筝,一般都经过琴弦的压颤调音,但因库存时间、运输过程和琴行的周转时间等,都会使原校标准音高产生变化。再则因琴体受力后也会产生新的应力平衡,故购买新琴后再次在筝码两侧压颤琴弦,调准、调稳音高就显的十分重要。
26、琴弦的钢丝扭曲对声音有影响吗?
扭曲的琴弦使琴弦的振动产生异位,筝码受力点不平衡,从而影响古筝的发音。所以在装弦时,一定要顺着琴弦校紧,但包装中盘起的琴弦,一般不会对音色产生影响。
27、琴弦断裂(非正常)有几种原因?
(1)、音高超过设计标准。
(2)、琴码离岳山距离过远。
(3)、琴码搁弦点有毛刺。
(4)、压颤过猛。
(5)、琴弦本身有缺陷。
28、为什么琴弦断后,要配原品牌琴弦?
古筝的生产标准是行业规范的,标准对一些基本的要求作了限定。琴弦等许多部件的规格并未列入行业标准。所以琴弦规格由各生产企业自行确定,这样,也许同样是10号弦的直径、工艺、用材等,各厂都可能不一样,那么不是一个系列的部件装在一起,就会在手感和音色上产生较大的差异,故断弦后一定要配原品牌的琴弦。但有的生产厂家只生产古筝,不生产琴弦,那么换弦时一定要问清为该厂配套使用的琴弦品牌名称。
29、琴弦安装(换装)要注意什么?
(1)、首先要把缠在琴钉上的断弦去掉,然后用校音扳手套住断弦琴钉,往后倒转5——6圈左右(倒松),以便新弦上紧时有足够的余地。
(2)、弦尾从琴钉孔穿出后,要向里折弯,以便后续琴弦能扣压住弦尾,做到环环相扣。
(3)、校弦时琴弦不要搁在琴码上,当张力接近相邻弦松紧度时,才将弦挑起搁在琴码上,这样的做法不易使琴弦在搁弦点处受损,同时也使琴弦张力均衡。
(4)、音高可比标准音偏高50——100音分,然后在琴码两侧对琴弦进行压颤,让琴弦充分延伸稳定至标准音高。
30、琴弦的不同颜色代表什么意思?
现常用的钢丝尼龙弦外表是白色的,而古筝全套的21根弦中,有四根弦是绿色,分别是3弦、8弦、13弦、18弦,这种颜色标识是为了让演奏者更容易分清音区。距离最近的两根绿色弦之间,在音程关系上为八度,第8弦的音高为a1(小字一组的a)。
31、如何辨别因琴弦质量不好而引起的音质不佳现象?
(1)、不佳琴弦的相邻两弦音色均较好;
(2)、琴弦表面凹凸不平,或尼龙丝上有明显的松动;
(3)、筝码搁弦点和山口搁弦点均“扎实”、筝码底部吻合面板无松动。
(4)、琴弦振动状态异常、声音异常;
(5)、手感明显偏松或偏紧;
(6)、装弦时弦号对应错误。
32、1弦到21弦从那个方向算起?
行业标准和古筝圈内的弦号叫法,都是统一的。和古琴的命名方式不同的是,最细、最高音的弦,弦号最小(古琴为最大)。靠近演奏者一侧的弦号为1号弦,依次向前至弦号最大、琴弦最粗的21弦。
33、为什么会产生琴弦的内芯不断,而外层尼龙缠丝断裂的现象?
为了降低古筝音响中的钢丝音色,设计者在钢丝外层缠绕尼龙丝。这种经过压扁的尼龙丝在一定环境下会自行老化。另外筝琴码搁弦点的尖锐,特别是校音时阻力过大,都会使尼龙丝在该点处产生间隙,直至断损。还有一处是离岳山的20——40mm处,这一位置是右手最频繁的触弦点,磨擦到一定程度也会出现尼龙丝断损。因为内芯钢丝的抗拉强度和外层尼龙丝的抗磨强度不是可对比的指标,所以琴弦的各种断裂现象都会客观存在。
34、琴弦上有斑点会影响声音吗?
这里的斑点一般是指尼龙丝的表面出现浅黄色,这是由于内芯丝线受潮或演奏者手汗渗入所致,一般习练者很难听出音色的差异。二是指纯钢丝弦,这种斑点的出现是钢丝氧化的现象,生锈的程度决定了对音色影响的大小。
35、怎样配买易耗琴弦?
这和演奏力度及方法有关。一般来讲1——8号弦为易耗琴弦区,9——16号弦为一般消耗弦区,17——21号弦为耐耗琴弦区。如果拥有的是新琴新弦,建议(一年内)1——3弦各配5支,4——8弦各配3支,9——12弦各配2支,13——16各配1支,17——21弦暂不配买。
古筝100问(四)古筝侧板、底板、花板问答
38、翻盖锯切处的侧板为什么有开裂现象?
古筝传统设计中,翻盖部分的结构与整体共鸣箱是连体的。一旦翻盖切口成形,应力的弱点就直接体现在切口的90°直角处。而此侧板的酸枝木贴片径切方向和应力方向是相同的,故在应力平衡中,此处有时会出现开裂。另外,侧板贴面材料的含水率过高,也易形成切口开裂。
39、侧板的节疤会影响声音吗?
古筝共鸣体中,与发音直接有关的是面板(音板),共鸣体外表面的侧板粘合在共鸣体的框架(松木材料)上,侧板的用材对共鸣体的振动影响是间接的。用作侧板的酸枝木,其活节疤是天然形成的,且在酸枝木(红木)中普遍存在。活节疤是天然存真的一种表现方式,而其对声音的影响程度则可忽略不记。
42、侧板的拱度不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侧板的拱形状态是古筝制作的重要指标。拱度不够,即琴弦装上后与中央部位的面板未呈贴合状态,则装上筝码后极易产生“移码”和“跳码”现象。由于同一种材料,其密度有时也有差异,或含水率不一,或加工规格的偏差以及胶合剂等诸多问题,都会使成品古筝在琴弦受力后的平衡状态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另外不同松紧的面板应力不同,也会造成侧板的拱度不同。
43、侧板上端有镶条与无镶条有何区别?
原行业中北京和扬州地区生产的古筝样式中,侧板上端及面板的边沿处,镶有一条装饰边。有无装饰镶条对音色不会产生影响。
44、底板材料用三夹板和泡桐板有何区别?
底板是古筝共鸣体的组成部分,其对音色的影响较大。有的厂家将三夹板用作底板,把它看成与音色无关的一个部分,这是非常错误的。底板的一个最大功能是将面板传导下的音波进行适当的反射和吸收。如果只有反射和少量吸收,共鸣的混响时间过长,音质的清晰度明显受到影响,还有在整个共鸣体振动中,夹板的振动状态也是不良的。而泡桐在这方面性能优于夹板。同时,用作底板的泡桐材料也需要经过特殊处理。
45、底板为什么易开裂?
虽然底板的复合,在一般情况下是无预应力的复合。但因为面板的预应力较大,在共鸣体合成后,底板受到面板的应力作用,也开始新的应力平衡。当应力大于底板的承受极限时,底板即开始开裂。有的开裂是和底板湿度偏高,或使用地气候过于干燥有关。
小的开裂可以用502胶水修复。大的开裂要根据实际情况用猪皮胶拌泡桐木屑补填。再经磨平、上色等工序,修补后一般无明显疤痕。
46、底板上的音孔大小是如何确定的?
古筝底板上有三个出音孔。前出音孔呈半圆状,中出音孔为长方形,后出音孔是根据S形岳山的走向确定的,为的是方便换弦。出音孔的大小和数量分布,与古筝的音质有密切关系。出音孔太大共鸣体回音减弱,古筝余音偏短。反之出音孔太小,共鸣体回声增强,古筝余音偏长,音质的清晰度受到影响。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古筝的出音孔是因筝而异的,但企业目前普遍执行的是平均法则。
47、尾端的三角形花板为什么容易开裂?
相对来讲,长方形花板开裂较少,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复合在面板上的贴片纹理和泡桐板纹理呈90°,收缩扩张互相制约。而三角形的花板与泡桐板为一个方向,如果仿效长方形花板的做法,则因造型问题,三角形花板的局部复贴较为困难。
48、穿弦孔贴面开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穿弦孔开裂是一常见的缺陷,虽然它不影响古筝的音色,但令人过目难堪。易裂部位一般在15弦孔至21弦孔之间。
这些孔位装的弦较粗,受力巨大。在长期受力的情况下,薄薄的贴片承受不了如此大的拉力,弦孔一侧在拉力的作用下,慢慢向弦码方向位移。这种拉力很容易把与琴弦呈90°左右的纹理拉开。况且较硬的红木贴面刚性有余、韧性不足。再则,以较小的间距钻一列弦孔,人为地破坏了贴片的强度。
49、尼龙穿弦孔圈为什么要替代铝鞋眼孔圈?
从20世纪50年代始,“敦煌牌”古筝即用铝鞋眼孔圈来替用弦眼的孔圈,一用就是50年。当初使用这一代用品的设计,可以说价廉物美。但随着古筝品质的不断提升,其缺陷也越来越明显。一是鞋眼圈拉伸距离只有5mm,在弦孔内极易松脱;二是在换弦时也易掉失;三是最关键的,即鞋眼圈没有与弦孔壁胶合,使孔壁成为一个“通风口”,加剧了贴片的开裂。古筝目前使用的尼龙穿弦孔圈,壁厚且有韧性,长度上至表层贴片下至面板内侧护层板,整个部件和古筝弦孔紧密相连,并用胶水封闭。使部件成为古筝本体,从而再次降低了贴片的开裂机率。
51、花板穿弦孔边出现小的爆裂后如何修补?
小的开裂可用502胶水渗入,并用砂纸打平,然后用便利罐装油漆喷涂,干固后,细磨抛光即反旧如新。但大的开裂,还是应运回生产企业修复。
52、合成板做的花板有何特点?
纯木的名贵贴片虽然上品,但干燥困难,容易开裂。而用合成板做的花板,因其使用多层中性木材,纹理错位胶合而成,稳定性是纯木贴片难以比拟的。
53、花板的不同工艺对声音有影响吗?
在一般情况下,花板的不同工艺、不同材料对古筝声音的影响是难以分辨的。但是附着在共鸣体上任何部件,从理论上来讲,对古筝的声音均是有影响的,这往往要靠声谱仪器和专业的敏锐听觉才能感觉得到的。
54、花板的装饰工艺不同,其价格也会有差异吗?
是的。装饰工艺也是古筝艺术的一部分。不同的装饰手法、材料、工艺在价格上是有较大差别的。故同一等级的主体材料(共鸣体材料)因其装饰工艺不同,在价格上也会有差异的。当然,随着工艺的机械化和模具化,有些品种的价格也会随之变化。
古筝100问(五)咨询问答
55、幼儿什么年龄学筝比较合适,一般选用什么等级的古筝?
一般情况下,进入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开始学筝比较合适,这时孩子的指关节相对来讲已发育到一定阶段,弹弦的力度能基本体现,学琴的技艺能在老师的控制之下得以计划地进行。该学龄段学筝,建议购买普级、中级的产品。
56、何种等级的古筝是较适合高级“段位”古筝选手的用琴?
在完成初级、中级的考级段位后,一般学员已有五——六年的筝龄。此时有的学员已不满足原有古筝的音质,或有其它原因想购买一台更好的古筝,那么建议购买中高级产品。
57、中、老年人学筝选用什么等级的古筝比较合适?
中、老年人学筝和幼儿学筝在购琴上基本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中、老年人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选琴的范围可比幼儿更广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学员可以购买高档古筝产品,学艺和陈设两者可以兼顾,再则,高档品均用红木做饰面,保值、升值有潜力。
59、古筝是否非常好学,而且一学就会?
古筝好学是相对的。比较容易入门是古筝好学的一大因素。一般情况下,每天练琴30分钟——60分钟,6个月下来就可以弹一些较简单的曲目。因为古筝是固定音高的乐器,故而好学些,而且自然音阶比较悦耳,容易上手,有“千日琵琶百日筝”的说法,所以给人一学就会的印象。
60、学筝,上大课好还是上小课好?
两者各有特点。上大课学费较低,学员之间可以对照互比,有利于看到不足。上小课学费较贵,老师一对一教学,比较仔细。各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也可大课和小课交叉动态进行。
61、初学古筝,校音用什么方法解决?
一般新学员都没有音准概念,在短时间一时无法自己校音,建议使用如下方法:
(1)购买校音器,一弦一音对照进行。
(2)将21根弦的标准音高用录音机录下,后放音对照校音。
(3)请老师帮助校音。
(4)电话联系会校音的人士,让他在电话里边听边帮助你校音。
62、儿童古筝是否专为儿童设计的?
儿童古筝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正名为便携式筝。其较之标准古筝短一些,并不是专用于儿童,而是更适合携带。便携式古筝是在有限条件下练习的一种古筝,适合随身携带,经济方便。但因缩短了有效弦长,音色略显干硬。
64、古筝一般使用寿命有多少年?
任何一样乐器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好的古筝最佳使用时期可达20年之久。既便过了最佳期,就作为练习琴也可在10年之上。由于古筝的制造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改良,各时期的古筝都印证了我国的古筝制造水平。故一些年代久远的古筝又成为人们收藏的佳品,从使用价值过渡到收藏价值。以此而论,古筝的寿命是难以估量的。
66、古筝较长,可以放入小轿车吗?
古筝全长连盒约1700mm,完全可以放入小轿车副驾驶的位置,并在后排仍可坐三人。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将副驾驶位置背椅摇倒,古筝尾端从前门斜入至轿车对角门,然后慢慢将古筝头端扶正,插入副驾驶座位的伸脚处,再把副驾驶座椅往上摇起,使古筝尾端接近轿车顶棚即可。
67、古筝装软袋套好,还是装泡沫盒或硬木盒好?
为了适应各学员的需求,古筝设计了三种形式的古筝包装,各有不同的特点。
(1)、软袋包装轻便,不用时可折起,方便储藏。但外出演出时,希望使用原配的纸箱及泡沫护垫,否则,琴码易受损。
(2)、泡沫盒虽体积大,但材质轻,携带安全性较好
(3)、木盒外层用仿皮革制成,有高档感,但盒重。上述三种包装的代号分别为软袋——6、泡沫盒——4、仿皮革木盒——5。
68、学员所戴义甲选哪种材料较好?
一般古筝所配送的义甲是模具加工的,常用的是ABS塑料和高强度尼龙等材料。这种材料可用于初练,不可用于古筝的鉴别。音色较好的义甲材料是玳瑁的背甲制成的,韧性、力度和触弦亮度均较适宜古筝演奏。每个人的手指有大小,要选适合自己佩带的义甲。玳瑁义甲一般分大、中、小三种规格。
75、如何掌握古筝的调音方法?
学习古筝演奏,音准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初学者一方面需要接受严格的听觉训练,能唱准、听准各种调的五声音阶及七声音阶,同时还需要努力学会古筝的调音方法,逐步做到能自己调音并且准确。这里试以S型二十一弦古筝定调五声音阶为例:
(一)、依照弦序找出第八根有颜色的弦,运用标准发音器,小字一组a1音作为标准音,通过扳手和弦轴把音调准,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5音。也可通过筝码向前岳山方向移动使音升高,筝码向相反方向移动使音降低来调准弦音。但移位时,琴码要避免直接与面板磨擦,否则会造成码脚不稳,反而影响音准。
(二)、依照弦序在十三根有颜色的弦上定出与a1同名的八度和音——a音,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5音。
(三)、从5音唱上行四度音1,依照弦序在第十一根弦上定出d1音,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1音。
(四)、依照弦序在第十根弦上定出5音的上行五度音2,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2音。
(五)、依照弦序在第十二根弦上定出5音的上行二度音6,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6音。
(六)、依照弦序在第九根弦上定出6音的上行五度音3,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3音。
(七)、反复唱准、听准五声音阶“5 6 1 2 3 5”或“5 3 2 1 6 5”,调准各音程之间的音程关系。
(八)、用八度循环调弦法,调出D调五声音阶高音组、低音组及倍低音组各弦音。
调音时,对于音程的判别,是依靠耳朵听觉的敏锐来决定的。调音对弦时,必须等一个音的余音结束再弹第二个音。如对八度音5——5,当确立5是a1音时,在弹完5音后,等余音消失,再弹高八度5音,若两个音的余音比较一致,才算定准了。
79、古筝应放置在何种环境下使用和鉴别?
任何乐器,如保管和使用不当,均会使乐器受到损害。经常使用乐器,使乐器处于良好的振动状态,有利乐器各结构之间进一步调合,所谓“琴靠人养”。古筝使用的场合对温度没有特别的要求,主要是湿度环境对古筝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在50——70%之间的空间内使用古筝对乐器振动和发音都较有利。低于50%的湿度会引发筝体表面及筝底板的开裂,大于70%的湿度则易使面板吸潮,导致声音发闷、余音减短、音色发暗。建议各琴行或乐器销售点能配备湿度表,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鉴别古筝音色的环境除湿度要求外,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空间混响时间。空间混响时间过长,会美化古筝的音色,而过短则易使古筝声音发“干”。一般的空间混响时间应在1.2秒至1.7秒之间。
80、品质良好的古筝音质是如何确定的?
音质可以是一个主观概念,也可以用仪器确定它的客观存在,但他们都是相对的。而且随着审美情趣的不断变化,其音质标准也相应有所调整。
81、试音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首先要做如下检查:
(1) 码位是否放置在正确的位置上。
(2) 琴弦标准音高是否符合a1=440Hz。
(3) 音准关系是否正确。
(4) 琴弦是否进行了反复压颤。
(5) 码位搁弦点是否处于琴弦同一平面直线上。
(6) 校音翻盖是否全部稳妥固定。
(7) 筝体是否平稳地放置在筝架上。
(8) 试音用的义甲是否佩带正确。
82、义甲的材质厚薄与形态对古筝声音有影响吗?
是的。一般试琴以玳瑁义甲为好。玳瑁义甲的厚度及弹力对古筝音色有较大影响:偏薄,音色也单薄易发空;偏厚则激发迟钝,音色发闷。义甲最好两侧均为弧面,来回音易均衡。
83、在上下滑音时,码位产生倾斜属正常吗?
这种倾斜是滑音时单边受力而产生的。现代古筝因筝码是可移动的,非“胶柱鼓瑟”,故略有倾斜属正常现象。
84、右手试音弹弦应距岳山多少距离?
这很关键。离岳山越近,音色越显生硬;离岳山较远则声音空朦。一般情况下,高音区试音点离岳山为35mm,中音区为45mm,低音区为55mm。
85、用多少力度弹奏检验古筝比较恰当?
严格来讲,从ppp(最弱)到fff(最强)古筝的表现力均应得以发挥。但一般来讲,比较注重最强力度的试奏,这易发现音质的均衡性等问题。
86、那些部位容易导致古筝声音不纯?
容易出噪声点的位置:一是筝码搁弦槽,二是筝码脚与面板吻合部位,三是琴弦,四是岳山搁弦点,五是校音翻盖,六是校音翻盖卡口,七是校音翻盖铰链,八是胶合部件,九是筝体、筝架结合处。此外,偶合基振频率也是导致古筝声音不纯的因素之一。
87、普及品的古筝音色是一定不好吗?
专业品、中级品和普及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古筝制作中,大部分是手工技艺,个性差异较大,普及品中音色良好的时常会出现。
古筝100问(七)古筝历史常识问答
90、古筝为什么又称“秦筝”?
筝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编写的《史记》,公元前237年,秦皇下令驱除异邦客卿,李斯上书劝秦始皇收回逐客令,在《谏逐客书》中曰:“夫击瓮、扣缶、弹筝、博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意为敲打着陶器,弹奏着筝,跳着舞来为歌者伴舞,使人赏心悦目是地道的秦国音乐。(虽然这音乐形式是国外传入的,但也被秦皇所吸收,故李斯反驳政治上不用客卿的做法是错误的。)据此,在秦国(今陕西、甘肃)建立和文献记载之前,筝已流传在西周的秦地,距今已有2800年的历史。因筝最早在秦地流行,故历史上又有秦筝之称。
91、古筝的弦数沿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曰:“谨按《礼·乐记》:筝,五弦筑身也”,据此,最初的筝为五弦。三国时期,古筝完成了由竹制共鸣体转变为木制的过程,由于琴体的增宽和加长,已出现张十二弦的筝(《三国志·魏书》)。后经过800多年的流传,到了隋代才增加一弦,成为十三弦筝。在唐代的300多年里,古筝流行甚广,十二弦和十三弦筝长期并存,分别用于雅俗乐,在唐诗中有众多的描述。宋代传承了唐代的筝术,沿用十三弦筝。时至元代,民间出现十四弦筝,元顾英《五·山璞稿》中有:“锦筝弹尽鸳鸯曲,都在秋风十四弦”。史料记载中这一阶段十二弦、十三弦形制筝共存民间。到了明代,出现了十五弦筝,明朱载堉《明郑世子瑟谱》中曰:今官举十五弦,而后世多用十四弦者。清代筝继承了历代筝的艺术形式,至清末出现了十六弦筝。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了十八、十九、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九等多种弦制的古筝。现普遍流行二十一弦制古筝,这一古筝样式,由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成为全国制筝的标准样式。
92、唐代古筝就是现代日本流行的13弦筝吗?
中国唐代的筝制,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传入日本。日本派出的大批“遣唐使”来到我国长安学习和考察中国文化,日本奈良时代保持者中国十三弦的古制。在此后千余年的时间里,筝逐渐成为日本邦乐的主奏乐器。现代日本筝基本沿用了唐代的制式,其文化烙印与唐代精神一脉相承。大正年间以来,日本筝也有所创新,其中就有适于演奏现代音乐的二十弦筝。
93、为什么筝可以称为“仁智之器”?
提出这一观点的是西晋傅玄在《筝赋》中对筝的评价:“今观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似十二月,设之则四象在,鼓之则五音发,斯乃仁智之器”。傅玄高度称赞了我国的原创杰作,这是天人和一的思想在筝上的集中体现,也是当今民众普遍求学的理念之一。
94、在两千多年的古筝发展中,现留存下多少筝艺流派?
古筝流派是在地域文化基础上而产生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演奏风格。其中以齐鲁琴曲的山东筝、中州古调的河南筝、韩江丝竹的潮州筝、汉皋古朴的客家筝和杭滩丝竹的武林筝等较为著名。山东筝派的代表曲目有:《汉宫秋月》、《风翔歌》、《鸿雁捎书》等。河南筝派的代表曲目有:《天下大同》、《闺怨》、《高山流水》等。潮州筝派的代表曲目有:《寒鸦戏水》、《粉红莲》、《柳春娘》等。客家筝派的代表曲目有:《出水莲》、《蕉窗夜语》、《崖山哀》等。武林筝派的代表曲目有:《四合如意》、《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
95、现存最早的筝实物是在哪里发现的?
1979年,在江西省贵溪县仙岩东周崖墓群中发现了两件筝。其中保存完好的一件,长166厘米、宽17.5厘米,尾宽15.5厘米,两端各有十三个弦孔。另一件筝尾残缺,残长174厘米,筝首弦孔为置木枘(弦轸)用,一弦一枘,栓弦于枘上,类似潮州筝的系弦法。这两件筝的形制、弦数和系弦法与后世古筝相似,是目前我国已知古筝的最早实物。
96、钢丝尼龙弦为什么会替代丝弦?
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古筝一直使用丝弦,在唐代把丝弦染成朱红、翠绿或青色,偶尔也使用鹍鸡的筋作弦。丝弦的使用一直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出现了琴瑟两种丝弦乐器,表明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丝蚕养殖业,给乐器的设计制造进程奠定了物质基础,可以说丝弦技法是我国乐器制造技术的优秀代表技艺。20世纪50年代后,大量古筝新作品、新技法的出现,特别是民族乐队“交响化”的出现,古筝的音准稳定性和琴弦使用寿命等问题,使古筝的推广受到制约。在此背景下,一批乐器改良者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协同努力下,创制出以钢丝为芯弦,外缠尼龙丝的钢丝尼龙弦。该弦音准稳定,使用寿命长,音色接近丝弦,从而获得成功,一举颠覆了2000多年的丝弦使用传统,并迅速推广到全国。但这一单一的音色审美倾向,近几年正受到筝界人士的关注,有识之士认为多元的音色是筝艺发展的生命源泉之一。日本的筝艺琴弦,仍以唐代的丝弦音色为标准,并以现代技法研制出仿丝弦的琴弦,解决了音准和寿命问题,为我国筝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方案。
99、筝在历代流传中有多少别称雅号?
古筝除有起源地秦筝名称之外,它的别称雅号甚多。以演奏技法而言的掐筝、弹筝;以放置形态命名的横筝、卧筝;以形制大小为号的长离、鸿筝;以局部质料而论的簧篥、雕桐;以饰物缀名的玉筝、钿筝、银筝、锦筝、云和筝、玳瑁筝;以音色和表现力起名的鸣筝、清筝和哀筝,此外还有随弹者性情而呼出的故筝、宝筝、素筝、掬筝、绿云垂和仁智之器等。“敦煌牌”古筝也以不同的装饰工艺命名了不同的筝名,如:香墨垂弦、五彩呈祥、天真元韵、朗月垂光、丝竹江南、双鹤朝阳等近20余种。
100、筝和伽椰琴、瑟,有何关联?
筝、伽椰琴、瑟,均为弦鸣乐器,匣形、多筝码传导结构为这三种乐器的共有形式。公元500年左右的南北朝时,筝流传到我国东邻朝鲜,当时的伽椰国(现庆尚南、北道)嘉实王于勒,希呐古筝之形,融合本民族的特征,制出了具有朝鲜民族风格的伽椰琴,并世代相传至今。伽椰琴的最大特点是在琴尾一端设有羊角状吸弦板,琴柱呈人字型,张十二或十三弦,一般多按五声音阶排列定弦,现民间以弹唱的形式为主。我国的朝鲜族使用普遍。
瑟,较古筝长而宽,其历史与古筝同样久远。瑟的名称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多处提到瑟,常常是琴、瑟并称,虽然它们的发音原理不同,但同为弹拨乐器,合奏起来音响和谐,古人常以“琴瑟友之”代称夫妻恩爱,感情融洽。瑟弦一般较多,常用25条弦,多则达50条弦,唐代李商隐以《锦瑟》为题写道:“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瑟在各历史发展阶段时沉时浮,虽音色较筝低沉,但结构与筝相同,后因各种原因被筝所取代。当代民族乐团低音声部还有诸多问题,瑟的改良和应用应不失为一条好的探索思路。
101、筝的演奏形式有何变化?
作为一种民族乐器演奏形式,筝早期的演奏形式一般用于伴唱和地方戏曲的伴奏,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独奏曲目创作的日益丰富,古筝独奏正成为一种流行的民族器乐演奏形式。近年来因筝的五声音阶排列,这一最具古筝特色的优秀传统和民族乐交响化在转调上的冲突,使筝在大型民族器乐演奏中的使用率降低。与此同时,以筝团乐器组合形成的演奏模式在各地蓬勃展开,上海民族乐器一厂适时地研制开发成功筝团系列用琴,包括高音筝(比常规筝的音域高一个八度),中音筝(和传统筝音域相同),低音筝(比常规筝的音域低一个八度)。
102、弹筝所用义甲出现在什么年代?
《旧唐书.音乐志》云:“杂乐筝,并十有二弦;他乐皆十有三弦,……,清乐筝用骨爪,长寸余,以代指”。陈旸《乐书》云:“唐唯清乐筝十二弦,弹之以鹿骨爪,长寸余,代指,他皆十三弦。今教坊无十二弦者”。据此推断,在唐以前义甲弹筝就有了。20世纪初,古筝艺术已形成南北两种不同的演奏风格。北方多使用十三弦筝,用真甲弹奏,右弹左按,双手并重;南方多用十六弦筝,用义甲弹奏,并以右手清弹为主,左手按弦为辅。60年代后南北技艺交融,一般右手均用义甲弹筝。80年代后出现左右手均用义甲的弹奏技法。
103、用泡桐制筝是否是传统的沿续?
南朝梁时(距今约1500年),古筝“上圆”,“下平”,“中空”,整个筝体是一个大共鸣箱,面板上立有十二柱,承十二弦,以五声音阶定弦,全长六尺(以梁铜尺折算,为今149.7厘米)。梁时的沈约在《秦筝曲》中写道:“罗袖飘丽拂雕桐,促柱高张散轻宫”,说明当时已用桐木制筝了。桐木用作筝的音板,是千年传统,当今古筝仍续用这一技艺。从目前的认知而言,泡桐(兰考境内)是古筝最佳的音板材料。
104、唐诗中有多少描写古筝的诗句?
在唐代诗人笔下,古筝艺术被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成为古筝史上辉煌的一页。李白、岑参、卢纶、李端、刘禹锡、元稹、白居易、李商隐等数不清的诗人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古筝诗篇。白居易有近20首诗提到筝,在《筝》一诗中,描写了一女筝手的精妙表演:“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张牯在《筝》里有两句“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写出了古筝音色如水的特点。更有李端在《听筝》中写了三国的故事“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待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中把周喻精通音律的技艺呈现在人们眼前。唐诗中有近百首诗句中写及古筝,从中可见古筝在唐代的发展状况。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编著的《筝艺》中收录描写古筝的唐诗21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