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火把节,双柏县法脿镇李芳村的村民都会按照自己流传多年下来的习俗来祭祀。师公师母戴上传统木制面具,穿草衣,着短裤,赤脚与广场上的毕摩和跳笙的人们一起共舞。
从农历六月二十三晚的祭神开始,开道,逐户笙歌,他们以这样一种民族习俗特有的方式来祭拜神灵,用一场带有神秘色彩的祭祀来驱邪除祸,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双柏“三笙”
“三笙文化”,目前已是楚雄双柏的一个标识。古朴、神奇、原生态的彝族传统舞蹈,其魅力冲涌于笙舞、弦舞、鼓舞和棚舞中,老虎笙、大锣笙和小豹子笙,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界定为彝族古傩仪的“珍存”和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
双柏的傩文化是以老虎笙、大锣笙和小豹子笙三笙为主要表演形式的民族舞蹈。老虎笙、小豹子笙、大锣笙是彝族独特的傩戏,有悠久的历史积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包括了傩仪、傩舞、傩戏等不同的文化。
除大锣笙外,据记载老虎笙流传于法脿镇小麦地冲和大庄镇木久郎村等地的彝族支系罗罗人中,其仪式由接虎神、跳虎舞、虎驱鬼扫邪和送虎四部分组成,舞蹈形式有表现老虎生活习性的12套虎舞和表现生产劳动的一系列舞蹈。
小豹子笙则流传于双柏县大麦地镇峨足、底土村委会的彝族支系车苏人中。它是一种祭祀舞蹈,汉意为“老豹子化妆”,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日,都要过以“驱逐邪魔、免除灾难”为核心的“小豹子笙”节。
双柏县法脿镇雨龙村委会李芳村,位于白竹山自然风景区腹地,在晋云线(省道)离县城38公里处,距离法脿镇18公里,据称是双柏三笙之一“大锣笙”的发祥地。在西南罗婺彝族,“笙”即“舞蹈”的意思。大锣笙是罗婺彝族部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祭祀兼娱乐的原始图腾舞蹈,至今仍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李芳村等彝族村寨。
神秘的“师公师母”
每年从农历六月初一的“炸火把”(制作火把)开始,到六月二十三晚山上的祭神、请“火神”、祭火、跳笙、送“火神”等,包括参与活动的伙食都要由筹办的农家来准备。
师公师母是跳笙队伍当中最为重要的角色,也是当地村民所信仰的神和福音的化身。每年火把节前的几天,筹办祭祀活动的农家主人就会邀请村里各户人家前来跳笙,女性不能参与,“我们会偷偷地从这跳笙的人里选两个出来,扮师公和师母。”
根据习俗和流传下来规矩,“跳笙之前,除了被邀请的两位之外,村里其他人都不知道师公师母是谁扮。”佘国锋说,祭火跳笙的时候,师公师母戴上面具之后就不能再开口说话,“保持这种神秘感也是对神灵的一种尊重。”
古老的祭祀方式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祖先的难日,忌一切娱乐活动,故跳笙欢庆要到二十五日才开始。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大锣笙开场,在村里的广场上,毕摩诵经,村里的长者领着村民一起共舞跳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驱灾避邪。
“祖辈流传下来的东西,我们得把它传下去。”盛大而神秘的祭祀,每年一次,李芳村的村民们用这样的方式来信奉神灵和祈福,也是用这样的方式一代代传承着古老的彝族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