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这样一个充满着浪漫意象与特殊体型的乐器,根据许多音乐学者的考据,其历史渊源大约在十八世纪开始就已经略见原始的雏形,之后再历经多少琴匠师傅的改良精进而发展出不同的款式与音色。一般而言,accordion是手风琴的通称,然而在阿根廷,他们则有属于自己民族使用的手风琴,那就是bandoneon。
生于1935年,原名叫Timoteo "Dino" Saluzzi,Dino Saluzzi虽然出身自民俗音乐世家,但早期受过严格的古典音乐训练的他,却意外的踏入当地前卫音乐圈而成为Musica Creativa的一员,之后,他开始逐渐发展出他自己的音乐创作概念而展开个人的手风琴演奏生涯。
《Kultrum》这张加入ECM首次发表的作品,在基本风格上虽仍是以Saluzzi一人包办bandoneon、长笛与打击乐器三种器乐的演奏,然而从一开始,Saluzzi便以浓郁的阿根廷民歌吟唱带出一整个非常远古而神秘的气息,紧接着,悠扬的手风琴声便自角落一隅缓缓流泄而出,使得听者能一下子便能随着琴音进入南美那多山起伏的地理景致。〈Gabriel Kondor〉一曲是他早期相当受欢迎而传颂一时的佳作,其优美的旋律与曲中淡淡的忧伤将他对阿根廷那种特殊的家乡情感完全表露无遗。而且事实上,即使他日后不论从事何种创作,他来自家学那种对民谣的复兴使命也一直是他音乐特色中最重要的一大元素之一。
也难怪在一次访问中,他回忆起童年时提到:“在那一完全没有收音机、西低或甚至是基本电力的岁月里,音乐从未在我的生活中消失过。”的确,传承自父亲的音乐血脉,Dino Saluzzi对于故乡的印象素描,包含了种种的孩提欢乐与点点滴滴,不论是爱恋还是忧喜,都在这张专辑里听到了他的回应。
聆听Dino Saluzzi的bandoneon音乐通常可以发现他的音乐着重氛围的营造。从几个简单小节的手风琴音慢慢带出一丝丝的情绪酝酿,有时是忧伤、惆怅,有时则是淡淡的微风山岚彷佛在你身旁围绕飘过一般,随着Saluzzi的音符,各种情绪的波动起伏就这么地油然而生。聆听Dino Saluzzi的bandoneon音乐原本就不需要有太多的负担压力。
因此,从这张专辑的标题便不难想见向来就擅长处理风景素描的Dino Saluzzi这次依然延续了他一贯的主题,对于自然原野的景致有其独到的描绘。只是这次在阵容上则力邀知名的爵士贝司大师Charlie Haden与两位欧洲前卫爵士界的好手Palle Mikkelborg及Pierre Favre的助阵,使得Dino Saluzzi这第二张专辑与前一张相较之下呈现出一种更为丰富而多样的面貌与想法。甚至于Charlie Haden及Mikkelborg为了提携后劲而各自分别贡献出两首〈Silence〉、〈We Are the Children〉曲子,进而增添了不同于Saluzzi较倚赖视觉化的观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原本Saluzzi以手风琴作为说故事的创作概念,在这张专辑里更是企图以完整的情节带领听者进入一生动且充满情感的南美山河印象,其中一点点的探戈琴韵,一点点印地安歌谣,以及现代感的爵士独奏调性,都使得整张专辑不仅同时掌握了音乐家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同时也兼顾了新探戈音乐与爵士乐相结合的可能性。
也或许真的就是如此吧,在好久好久以前,在那遥远的南方……一切的故事源头不就这么从这里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