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锣鼓的演奏形式分长行套和牌子套两种。
长行套:由民问的唢呐鼓手班为适应游行赛会和广场演奏的需要发展而成,大多为行进中演奏。大锣鼓常用鼓乐段有:火炮鼓,洗马锣鼓,拗槌锣鼓,相思锣鼓等。管弦乐的二板长行套和三板长行套节奏规整,大多是从传统套曲中提取的较优美动听的旋律,常用乐曲有:“小梁州”、“一粒星”、“过江龙”、“北山茶”和“闹江州”等。在游行时,锣鼓套与管弦乐曲交叉进行,雄壮粗犷的大锣鼓声和优美悠扬的管弦乐声此起彼伏,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牌子套:又称套曲锣鼓,大多在舞台上坐定演奏。
由民间唢呐鼓手班搬演正字戏曲牌音乐锣鼓演变而成,约形成于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大锣鼓的套曲牌子主要用于表现戏曲人物故事情节。湖州大锣鼓按传统习惯分文套、武套两类。
文套多为叙事性的抒情乐曲;武套大多描绘战争场景。
武套所用乐器:打击乐器有大鼓、低音鼓、斗锣,深波、钦仔、抗锣、苏锣大钹、小钹,各乐器均有固定音高要求。如斗锣音高为所奏乐曲的sol音,大钹、小钹为Re,钹仔为do,深钹为sol或Re等。
管乐器用双管编制,唢呐(2)、笛子(4--8),潮州大锣鼓武套不用弦乐器。文套所用打击乐器与武套同,但斗锣仅用二至四面;管乐器有小唢呐、笛子;弦乐器有扬琴、二胡、梅花琴、三弦、琵琶、低胡、大胡,中阮等。
潮州大锣鼓打击乐的主要特点是用大鼓、斗锣、深波、钦仔,有时还加掌手板。其演奏风格浑厚雄健,刚劲激昂,传统乐曲有许多是表现历史战争题材,很有气魄。潮州锣鼓从结构方面来看,主要是器乐曲牌与锣鼓牌子的交替联缀。特别是潮州大锣鼓,它是在故有的庙堂祭祀式基础上,由潮州的正字,西秦,白字,潮州戏,外江戏等地方剧种的戏曲演变而来,套曲大都具有情节,除器乐曲牌与锣鼓牌子外,最初还有唱腔、唱词,后来逐步去掉了唱腔、唱词部分,升华为纯器乐套曲。但它仍与潮剧情节和音乐,当地戏剧伴乐的鼓乐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如潮州大锣鼓《樊梨花征西》,由《武点绛》、《粉蝶》、《草鞋踏清》、《杀雄虎》、《雁儿落,尾》、等三十六段旋律并间插锣鼓段组成,结构庞大,情节完整。难点就在于潮州大锣鼓司鼓艺术的独特风格,要了解他们的音乐规律,以及各种打击乐器的配置、和声效果等。
潮州大锣鼓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最具有国内外影响的门类。如今已成为中央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打击乐专业必掌握的四大鼓种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