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板大鼓的历史溯源

Baike 发表于 2023-12-19 13:14:3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闭右栏 0 126

木板大鼓渊源及创始者,已无从查考。清咸丰年间(约1851年前后),大城县清门木板大鼓名家田东文(邓连奎之徒)及其弟子马瑞林(马大傻子)、马瑞河(马三疯子)均是木板大鼓名艺人。后马瑞河改木板为铁板,中三弦改为大三弦,创新唱腔,使与木板大鼓在形式上有了区别,又经弟子朱化麟(大官)发展完善,创成西河大鼓。


木板大鼓后来流入京津,经许多艺人改革,又形成了京韵大鼓。木板大鼓艺人田玉福的弟子,安次县人翟青山和魏德祥则在融合木板大鼓和落腔调的基础上,创出单琴大鼓(琴书)。同样地,在河北北部的廊坊、唐山、承德等地,早年流行的京东大鼓、乐亭大鼓也都是木板大鼓在上述各地与当地民歌、小调融化而逐渐繁衍而成的曲种。



木板大鼓是流传于河北省大部分地区的一种汉族曲艺鼓书形式,又名小口大鼓、清口大鼓、梅花调、老木板子、老北口木板、怯大鼓、鼓碰弦儿、弦子鼓儿、木板西河调、憋死牛等。表演时一人左手持木板,右手持鼓楗,站立说唱中轮番敲击木板和书鼓,使其与说唱相配合,另有人持三弦专司伴奏。


又名“鼓子快书”,地方色彩浓厚,是河北省中部石家庄地区最流行的曲种。其产生年代尚无实据可查,据知近百年来就有了驰名艺人赵老万(艺名“大老鸹”)。这种曲艺形式是吸收了冀中民歌及当地做买卖“吆喝”等曲调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起初在深泽、无极、藁城等县广大农村流行,后来普遍到冀中各县,以及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山西、河南等省也有木板大鼓。


木板大鼓的唱词通俗易懂,唱腔简练有力,富有健康活泼的地方色彩。演唱时可以单口唱,也可以对口唱,伴奏只用木板和一面小鼓,不用其它乐器,学习起来比较方便,因而容易在广大群众中进行推广普及。其传统节目均系中篇(老百性习称“八回书”),如《响马传》等。


沧州木板大鼓书音乐结构完整,三种不同节奏的板式分别为头板、二板、三板,板速有较大幅度的伸缩。从风格上讲,其唱腔浑厚粗犷,有时似说似唱、似叙似述,地方气息浓郁,句尾声调较重,多为背宫腔。


节拍
滚屏
速度
 全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没找到任何评论,期待你打破沉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