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弹挑与轮指应如何发力?
(一)弹挑的发力
1、指关节发力还是腕关节发力?
首先,任何一个音的发出都需要由肢体各个部分共同作用,而非只是单纯地运用某个特定的关节。其次,发力部位不同,发音效果也不同。当第一指关节的力较为集中时,颗粒性较强,点性明显;而腕关节的力较为集中时,音色柔和,线性明显。如《草原小姐妹》第一小节的几个单弹,是需要突出颗粒性的强奏,侧重于第一指关节发力,音色给人一种果断、坚毅,开阔明亮的感觉,表现出小姐妹的英雄气质和大草原的朝气蓬勃;而《春江花月夜》的主题则需要使用文弹挑的方法,侧重于掌关节和腕关节发力,使音与音之间较为连贯,给人以柔和、抒情的感觉,表现出月夜春江古雅清越、悠游淡远的美好意境。学习者应当根据乐曲实际音响效果的需要,选择集中发力的关节部位,其它部位则做伴随状态。
2、手腕是否需要做旋转运动?
需要。弹挑的基本手型是虎口朝上,拇指搭于食指之上或与食指对齐捏住。这样的手型,若手腕不做一定的旋转,拇指便只能以指甲侧面触弦,发力时不宜找到发力点,且音色单薄。为了调整拇指的发力角度,使拇指的挑与食指的弹音色相接近,需要在食指弹的同时手腕向面板内做辅助运动,以帮助拇指调整触弦角度。至于旋转角度多大为宜,则因各人的手型而异,以达到拇指合理发力的位置即可。
(二)轮指的发力
轮指的发力也是各个关节部位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当力集中在指关节时,点性强,情绪较为激烈高亢;而当力集中在掌关节时,线性强,情绪较为朦胧柔和。如《春蚕》开头的轮指段落,力量需集中于指关节,发音偏硬且具有颗粒性,表达出春蚕无私奉献的坚毅品格;而《秦俑》的轮指段落,则需偏重于掌关节发力,产生朦胧的音响效果,表达出遥远、苍凉的意境。学习者应当根据乐曲的不同需要合理安排力的分配,选择集中发力的关节部位。
二、指法是否需要随老师的更换而更改?
1、换指法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老师并没有清楚地诠释出每种演奏方法所要呈现的具体音响效果,二是学习者因自身积累有限而不能完全领会老师所传技法所要表达的音符含义,三是部分老师和学习者因对各类演奏技法的优劣鉴别能力不足而不能很好地进行筛选。
2、博采众长本身是件好事,但是否换一位老师就要改一次指法?
笔者认为,已有的指法并不一定要全盘否定,而应该采取“扬弃”的态度。其一,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手指的粗细长短也各有差异,不可能做到绝对的指法一致,用一个完全标准的手型和方法去要求每一个人是不现实的。其二,艺术之所以能够做到百花齐放,是因为各家都有自身的长处和优势。
3、如何判断指法的正误?什么情况下需要更改指法呢?
判断指法正误的唯一标准是其能否表达出乐曲的思想感情和音响效果。若原先使用的指法能够表达出上述要求则完全可以保留,若不能很好地表达出上述要求则需要加以修正。
三、音乐审美判断力怎样才能得到提高?
想对自己的基本功练习正确与否有好的判断力,首先应培养良好的听觉习惯。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手指动作的模仿训练,而没有在练习的同时仔细聆听音色的变化,练习效果是十分有限的,每个人手的条件都不一样,不可能动作完全一致。其次应培养良好的音乐美感。一是可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乐曲段落,选择合适的方法加以训练。不同的乐曲段落中,音色的要求和情感的表达都是有差异的。选择这些乐曲段落加以练习,既可以在乐曲情境中体会正确的音色,又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音乐美感。二是可选用刘德海先生所著的《每日必弹》一类的优秀练习曲集,这些练习曲旋律优美流畅、情感丰富自然,不但符合手指的练习规律,而且趣味十足,是提高学习者音乐美感和手指机能的佳作。当积累了足够的演奏经验,提高了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自身的音乐审美判断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