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派琵琶第三代传人《郝贻凡》简介

  郝贻凡,汪派琵琶第三代传人、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56年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的教师家庭。1970年开始学习琵琶,师从内蒙古包头市歌舞团的李凤桐老师。1972年考入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本科,师从李光祖(汪派代表人物李廷松之子)、王范地、林石城等教授。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郝贻凡琵琶演奏家
  郝贻凡的演奏娴熟流畅,音乐层次细腻,气势惊心动魄,颇有大家气派。《霸王卸甲》作为琵琶协奏曲有着高难、丰富的演奏技巧,还有着多变、复杂的音乐效果。当年郝贻凡的老师李光祖首演了这部作品,如今,年届六十的郝贻凡已是“汪派”琵琶的掌门人。当晚,她顺利地接替了她的老师李光祖,以极佳的状态完成了这首协奏曲,得到了现场听众长时间的掌声和喝彩声。
  汪派琵琶李光祖与郝贻凡

  郝贻凡(右)与恩师李光祖(中)
  “汪派”琵琶是中国琵琶流派中最庞大的一支,也是对现代琵琶演奏艺术影响最大的流派,它由汪昱庭创立,形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个流派继承、融合了“浦东派”“平湖派”等古老派别的优势和特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和研究琵琶演奏艺术,最终汇集成近代琵琶史上崭新而又先进的流派。
  汪昱庭艺术造诣非凡,演奏功力深厚。他一生除研究各派乐谱的演奏方法、创立自己的艺术风格外,还广泛收徒,传播琴艺。由于他不以师尊自居,门第观念淡薄,因而弟子众多,其中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的李廷松最被汪老看重,可谓汪老第一大弟子,亦是“汪派”琵琶的第一代传人。
  李光祖深得“汪派”真传,成名后即为中央乐团琵琶独奏家,与刘德海一起分别担任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独奏。当年的李光祖琴艺精湛且年轻有为,才气和名声如日中天。上世纪90年代他移居美国,“汪氏”名琴也随之漂洋过海,到了异国他乡。
  2001年,正值汪昱庭逝世50周年,李光祖从美国回来,参加纪念音乐会。他不仅操名琵琶登台演奏,还公开表示要像汪昱庭和父亲一样,将其传给自己的得意弟子郝贻凡,使“汪派”琵琶得以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郝贻凡于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她先后师从李光祖、王范地、林石城学习,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很受各位名师的喜爱。1982年,郝贻凡毕业留校任教,时至今日,她仍然是中央音乐学院的琵琶教授以及硕士研究生导师。
  “汪派”琵琶演奏上大气磅礴,声音刚劲有力,且具有戏剧性效果。郝贻凡是李光祖的大弟子,她从恩师那里学到了汪派琵琶的精髓,对其技术风格和音乐表演风格有着透彻的掌握。当晚《霸王卸甲》协奏曲中,她的轮指清脆有力、扫弦轰鸣壮观,给人以“千军万马奔腾不息”之感;而在中间抒情段落中,她则以细腻的“挑弦”、连贯的歌唱性“组织”乐句,使音乐的线条感和对比性得到了尽情展示。
  郝贻凡的演奏,既有翻江倒海的效果,又有蜻蜓点水的巧妙,还有古色的雅致和淡淡的清澈,音乐表现上十分全面。其实,郝贻凡在受教于李光祖的“汪派”琵琶真传外,还潜心学习了“浦东派”的演奏风格,她在一段时间里是中央音乐学院琵琶教授林石城的学生,而林石城则是著名的“浦东派”代表人物。在向林教授学习时,郝贻凡仔细研究和品味了“浦东派”琵琶的精巧细腻,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演奏中。她大胆地将“浦东派”风格与“汪派”风格的各自优势融为一体,形成了带有扩展性的演奏特色,这是郝贻凡不同于别人的明显之处,亦是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汪派”琵琶的贡献所在。
节拍
滚屏
速度
 全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没找到任何评论,期待你打破沉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