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歌,中国古代楚地的土风歌谣。兀楚。
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秦末汉初最为盛行。楚歌在汉代十分流行。自战国以来,南迄江淮,北至鲁南,东到大海的广大地区均属于楚国版图。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中,楚歌随着以楚为基地并以楚为旗号的起义大军而在全国扩大着它的影响。刘邦、项羽的军事主力基本上都来自于楚地,他们所歌所咏多为“楚歌”。其中,项羽的绝命之作《垓下歌》和刘邦的还乡之作《大风歌》均为楚歌的代表作。
放眼两汉,楚歌不歇。刘邦除了《大风歌》还有《鸿鹄歌》;汉武帝创作《秋风辞》外还作了《瓠子之歌》;汉昭帝吟出《黄鹄歌》;唐山夫人留下《房中祠乐》;李陵写下《别歌》……
就楚歌的文字内容来看,其特点是多用楚声“兮”字,在句式上横仿楚辞,以七言、四言为主。它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在汉代文学史上作用巨大。这一显著的楚声特点屈原曾经使用,是荆楚方言,楚国生于湖北,春秋主要两湖,战国扩至当时半壁江山,楚声延续了荆楚方言特点,多带兮字。刘邦作《鸿鹄歌》时,对戚夫人言:“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可见楚歌常有楚舞相伴。由此可见,楚歌的流传,不仅推动了汉代音乐、文学的发展,而且对舞蹈的发展也是一个促进。
形式上有别于《诗经》的四言体,而多在隔句末尾缀以“思”或“兮”字,很有规律,在形式上显示出一定特色。后为屈原所吸收,发展成为参差错落的骚体诗。先秦时期的楚歌,散见于《诗经》的“周南”、“召南”及部分古籍中。至秦汉时期,楚声短歌进入宫廷,登上庙堂,颇受封建帝王的喜爱。如项羽有《垓下歌》、汉高祖刘邦有《为戚夫人歌》、《大风歌》,汉武帝刘彻有《秋风辞》、《瓠子歌》等。其中以刘邦的《大风歌》最出名,文帝、景帝年代曾奉作宗庙颂歌。
刘德海,琵琶演奏家,教育家。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是中国五十年代末期成长起来的演奏家中的优秀代表。人们称他为琵琶大师,国宝,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刘德海,祖籍河北沧州,1937年8月13号出生在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刘德海酷爱民族音乐,从小就开始学习琵琶、二胡、笛子、三弦等民族乐器,打下了坚实的功底,并表现了突出的音乐才能。1954年刘德海拜琵琶演奏家林石城为师,得到了林先生的真传。1957年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他在浦东派演奏技艺的基础上广采博纳,以后又向崇明派的曹安和先生、上海汪派的孙德裕先生和平湖派代表人物杨大钧先生等学习请教,采各家之长,兼收并蓄,大大发展了琵琶演奏的基本功,并具备了深厚的传统音乐修养。1960年首次演奏吕绍恩创作的《狼牙山五壮士》,在内容和技术技巧上,对传统乐曲有了较大突破,大大提高和丰富了琵琶的演奏技巧,对现代琵琶演奏艺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70年任中央乐团琵琶独奏演员。1973年和吴祖强、王燕樵合作创作了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首开琵琶大型协奏曲之先河。之后与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西柏林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使琵琶艺术走向国际音乐舞台。1983年起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副院长,为当代琵琶演奏的代表人物。刘德海的演奏技术娴熟、自如,表演深刻、细腻又洒脱,富于激情。近年来不断探索琵琶指发的创新,积极开拓琵琶乐曲创作的新路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曾改编《浏阳河》、《倒垂帘》、《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曲目,参与创作《狼牙山五壮士》、《草原小姐妹》,创作了《天鹅》、《老童》等技巧出新的乐曲,发表有论文多篇。1962年自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留校担任民乐教师。1964年调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1970年任中央乐团的琵琶演奏员。1983年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器乐系主任,副院长。
就在刘德海任演奏员期间,当他第一次接触古曲《十面埋伏》演奏时,非常喜爱。但他感觉到此曲仍不能完全生动热烈地表达刘邦项羽的垓下之战。于是,他考虑再三,决定把这首古曲《十面埋伏》进行了改编。他根据琵琶演奏的特点,加以变奏展开,在演奏时还使用了煞弦绞弦等特殊技法,使这首琵琶曲把那次大战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在当时对刘德海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创举,因为它本来就是一首名曲,如果改不好的话,将身败名裂,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但刘德海充满自信,为了充分发扬琵琶演奏的特点,他依然决定对此曲进行丰富的修改,使此曲饱满,令人听起来有身临其战之感。1975年,刘德海首次演出了经他改编后的《十面埋伏》时,大获成功。从此人们不知不觉的就把《十面埋伏》和刘德海的名字连在了一起。他把这首自编自弹的乐曲带到了世界各地演奏,让世界人民都了解了琵琶,也让世界了解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同时也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由于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中贡献突出,2007年8月22日,刘德海荣获国家教育部授予的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