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聆听音乐,提升马头琴演奏的审美天花板。

Baike 发表于 2023-12-19 12:38:1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闭右栏 0 111

对于大部分马头琴学习者来说,在打好一定基础后,需要面临一个长期的课题:如何找到演奏的感觉?如何让自己的马头琴更好听?


我有一个建议:听音乐。



对于这看似朴实无华的三个字,或许很多人会说“这不是废话嘛?这么简单的道理我还能不知道嘛?”然而,当我们获得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千万不要过分鲁莽,有时候还需要知道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此,我们在执行这个方法的过程中,会更有方向感。


更多人缺少的并不是方法,而是对方法的理解以及意识。


对于学习马头琴的朋友来说,有足够的音乐聆听量,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我们已经明确了方法就是“听音乐”,但依旧需要有针对性地就“马头琴学习者”的角度,去聊聊方法背后的原因。



聆听的过程就是在构建我们内心的审美天花板。当我们听过足够多好听的作品后,这个天花板就会逐渐提高——简而言之,内心知道什么样的音乐是好听的。所以,我们在自己演奏的过程,就会去靠近这种审美。


如果耳朵“经历过”的音乐不足够,内心对“什么样的音色是美的”“什么样的演奏是美的”等问题会缺乏判断力。因此,即使手上有一点基础,内心没有审美,状态也是跟不上去的。


当然,这个时候也许会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不一定吧,有一些专业演奏家说自己听的音乐也不是很多。可是,这些朋友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专业演奏家即使听的音乐不多,但他从小到大可能就在一个音乐环境(或者文化环境)里浸润,他也许并没有主动聆听,但一直在“被动聆听”。


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开始自己第一节马头琴课之前,我已经听了五年以上的马头琴曲、蒙古民歌了。尽管我手上尚且是零基础的,但我耳朵里有一种标准:我知道自己的实际演奏以及内心那种标准的距离。


而学习的过程,就是在缩小实际演奏与内心审美天花板的距离。



图|2007年左右,我听的两张专辑


随着时间的沉淀,自己接触到的音乐也会越来越多,这个审美天花板也会不断上升。也许,自己的演奏水平永远跟不上这个动态上升的审美天花板,但没有关系,因为这已经意味着演奏水平本身是在进步。



首先,各方面的马头琴曲目,乃至其他马尾胡琴类乐器比如弓弦潮尔、叶克勒等曲目,都可以听,也许自己学习的只是马头琴一种,但对各种乐器音色的掌握,有助于我们更立体认知马头琴。况且,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图|敖立成先生的马头琴专辑


在聆听的题材上,除了蒙古民歌的聆听,还需要对一些创作曲目、移植曲目的聆听。因为我们可以听到马头琴在不同运用场景中的音色。


另外,仅仅是听马头琴纯音乐,是不够的。千万不要忽略对“人声”的聆听,尤其是歌手对蒙古民歌的演唱。



图|斯琴高娃专辑


我经常能在一些蒙古民歌演唱者的人声中,获得一些马头琴演奏上的启发。因为人声的处理是很细腻的,往往比我们的手指之间更加有味道,对音乐的描绘也会非常有层次感。有时候,我在想:对于同一首音乐,听过人声演唱后,再去做乐器上的处理,其实是用弓与弦去“唱”出这首歌——区别只是没有歌词。



(1)专注。真正听音乐的时候,如果要品出味道,一定不是“顺便听听”然后就忘记了。尽可能给自己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尤其是你希望这种聆听对自己的马头琴有所帮助的时候,就需要更加专注细腻的态度,比如,边玩手机边听音乐,可能会很分散,甚至在“听觉”上是消化不了的。因此我如今还会用CD听音乐,尽管我不一定使用很昂贵的设备,但这种方式比起手机这类简易但复合型的方式让我更加关注。


(2)带着思考去聆听。如果我们在平日里欣赏一首音乐,也许可以先“综合型聆听”,但是当我们为了提高马头琴演奏而去听音乐,则需要一点“功能型聆听”的意识。我们需要带着思考去聆听,逐渐构建一种聆听审美。


学习马头琴的过程,需要一颗细腻的心。我们的眼界不能只停留在自身的演奏水平之上。



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鲁莽,就像我之前一篇文章《马头琴:向内寻找的快乐》所提,需要一种细水长流的过程,而自己的马头琴声也可能是在这种日常相处之中,慢慢变好。


节拍
滚屏
速度
 全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没找到任何评论,期待你打破沉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